山西北通塞外草原,南臨中原腹地,不僅極具軍事戰略價值,而且是農耕社會與草原民族交匯的前沿地帶,成為華夏各民族和文化交融的“大熔爐”。
漢代起,北方各族就不斷與中原發生碰撞,金戈鐵馬和鮮血淋漓之余,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也隨之發生。魏晉南北朝,中原擾攘,漠北各族相繼崛起,雄據山西,馳騁中原。300余年戰亂和苦難的同時,也促成了中國歷史上空前規模的民族大融合。新鮮血液注入華夏古老文明,催生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——盛唐時代。
北朝時期,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規模持續擴大,促進了“絲綢之路”繁榮。粟特商人帶來了中亞、西亞乃至地中海各國的奇珍異寶和文化藝術。北魏首都平城和北齊別都晉陽,相繼成為國際性都市。驚人的考古發現,無不透射出中外文化互動交融的奪目光彩。
序號 | 名稱 |
時代 | 質地 | 數量 | 來源 | 備注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清河太后中府鍾 |
西漢 | 銅 | 1 | 山西省太原市東太堡村出土 | |
2 | 提梁筒形器 |
西漢 | 銅 | 1 | 山西省太原市電解銅廠揀選 | |
3 | “高奴廟”鈁 |
西漢 | 銅 | 1 | 山西省朔州市出土 | |
4 | 象牙尺 |
東漢 | 骨 | 2 | 山西省朔州市出土 | |
5 | 安邑宮鼎 |
西漢文帝后元四年(前160年) | 銅 | 1 | 山西省洪洞縣李堡村出土 | |
6 | 四神染爐 |
西漢 | 銅 | 1 | 山西省朔州市出土 | |
7 | 成山宮”行燈 |
西漢五鳳二年(前56年) | 銅 | 1 | 山西省朔州市出土 | |
8 | 鴨形重爐 |
西漢 | 銅、貝 | 1 | 山西省朔州市照十八莊村出土 | |
9 | 嵌貝銅龜鎮 |
西漢 | 銅 | 2 | 山西省朔州市照十八莊村出土 | |
10 | 銅人形鎮 |
西漢 | 銅 | 1 | 山西省朔州市出土 | |
11 | 鏤雕獸面 |
西漢 | 銅 | 2 | 山西省太原市電解銅廠揀選 | |
12 | 銅刷捉手 |
西漢 | 銅 | 1 | 山西省朔州市出土 |